首先要注意车的外观,出门在外,车就好像自己的脸面一样,选择一个好看的车型很有必要,确定好车型,在提车的时候,要看车身漆面有没有磨损,看的时候我们要站在逆光处,看看车身表面是否有小坑、划痕等。
因为新车在店里也有可能被剐蹭到,还有就是我们要特别注意车把手内侧附近,因为如果这辆车被很多人打开过车门,它的车把手内侧就有可能会留下细小的刮痕。所以这是值得注意的,毕竟谁也不想自己买一辆被很多人坐过的车。
还有就是要注意看车的标识牌和铭牌,就像我们买零食要看生产日期一样,虽然说车的“保质期”很长,但是“旧车”和新车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你总不想买辆库存车吧,所以很有必要搞清楚车的出厂日期。
再有就是细节问题,有的车看上去非常漂亮,但是经不起仔细的观察。就比如说车缝,有的车,它的车缝是不对称的,如果你是个追求完美的人,那这一点真的是要特别注意的,不然等到交过钱之后就不好说了,很多车行对待客户都是这样,交钱前非常热情,而成功交易之后就会变得比较冷漠。
还有就是我们可以“试车”,虽然说一般的车行会有专门的试驾车,但是我们可以在试过试驾车后,再坐到自己要买的新车上看看,仔细把每一项功能都试试,遇到不懂得及时问店内人员,以免自己将有问题的车买回家去,如果一切都没问题,那么就可以交钱提车了。
中国的重型卡车技术处在什么水平?重型汽车在中国发展了也有几十年了 !在技术·安全方面有进展没有?
东风润滑油教您:机油的等级分类
东风润滑油 2012-10-23 09:31:48
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被誉为汽车的“血液”,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清洁、冷却、密封、减磨等作用。可以说机油对汽车的发动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对机油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呢,下面东风润滑油就会为您详细介绍。
1、我国汽油机油质量等级的分类
汽油机油随着汽油发动机的设计、应用工况、环保、节能要求的变化而发展,与发动机的生产年代相关。我国汽油机油等效采用美国API的质量等级分类方法,以S开头,后面跟字母A、B、C、D等,顺序越往后,质量等级越高,使用性能越好。
汽油机油规格的升级换代的源动力来自几个方面:对汽车排放越来越严、燃料经济性、发动机本身的技术进步、延长换油周期。但目前我国存在SE~SM高、中、低档油共存的局面。
2.我国柴油机油质量等级的分类
我国柴油机油等效采用美国API的质量等级分类方法,以C开头,后面跟上字母A、B、C、D等,柴油机油随着发动机的设计、燃油中硫含量的要求、节能、排放等的变化而发展。顺序越往后,质量等级越高,见图1-2。目前我国存在CC~GJ-4高、中、低档油“九代同堂”的共存局面。
引申阅读一:机油品质分类、粘度级别两个最基本数据
发动机油
"通用机油API SL/CF SAE 5W40",
其中:API 表示美国石油协会(简称)对机油品质等级的评定标准。S 表示汽油机油。L 表示级别,从API SA、SB、SC、SD、SE、SF、SG、SH、SJ、SL、SM,字母越往后,油品档次越高。C 表示柴油机油。 F 表示级别,从API CA、CB、CC、CD、CD-II、CE、CF、CF-2、CF-4、CG-4、CH-4、CI-4,字母越往后,油品档次越高。SAE 表示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缩写)对润滑油粘度等级的规定。 5W 表示油品的使用温度范围,从0W、5W、10W、15W、20W、25W等,数字越小表示其低温流动性越好,越能在低温条件下工作。40 表示机油在100℃时的粘度,级别有SAE 20、30、40、50、60,数字越大其粘度越高,5W50通称多级油。 表示此油在低温下粘度符合5W要求,100℃粘度符合40号要求。"5W40 SL/CF"说明此油低温流动性能好,符合5W要求,100℃时粘度在40号范围内,具有汽油机SL等级和具有柴油机CF等级的性能,冬夏通用,南北通用,是一种纯合成润滑油。
粘度等级分类按照“SAE”的标准分为11个等级,SAE 0W、SAE 5W、SAE 10W、SAE 15W、SAE 20W、SAE 25W、SAE 20、SAE 30、SAE 40、SAE 50、SAE 60。“SAE”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的粘度等级,数值越大表示粘度越高。如果在“SAE”后面的数值中有“W”代表winter(冬季)表示是冬夏通用油品,如5W/30、10W/30、10W/40、15W/40、20W/50、25W/60,其特点有较好的低温起动性能。
其标准中对发动机油分为两类。以加油站(Service Station)的字首"S"来表示汽油发动机用油,其等级由早期的SA、SB级发展至目前最高等级"SM";以商用(Commercial)的字首"C"来表示柴油发动机用油,其等级由早期的CA、CB级发展至目前的CF、CF-2、CF-4、CG-4、CH-4、CI-4。这两种表示方法都是字母顺序越后面所代表的等级越高。当"S"和"C"两个字母同时存在,则表示此机油为汽柴通用型。
引申阅读二:机油规格的发展历程
汽油机油规格发展历程
SA 不加添加剂,全世界均已淘汰
SB 加少量抗氧剂、抗磨剂,已淘汰
SC 1964年发布,要求加抗氧、抗磨、清净分散剂,已淘汰
SD 1968年发布,由于美国排放法规限制CO、NOx排放,发动机安装PCV阀,机油易产生油泥,为改进发动机油低温性能而发展,已淘汰
SE 1972年发布,当时美国发展高速公路,汽车安装空调,为提高机油耐高温性能而发展。目前国内最低档的汽油机油
SF 1980年发布,汽车小型化、机油容量少,高速公路发展,需进一步提高机油的耐高温性能。适合用于化油器轿车
SG 1987年发布,欧美发现汽车在高温高速和市区低温低速交叉行驶情况下,产生沉积于曲轴箱内的黑色油泥,并堵塞油路。SG较SF在低温、高温性能上有明显的改进。适用于电喷车
SH 1993年发布,SH与SG在评定设备,通过指标上没有什么变化,但SH台架评分方法采用MTAC原则,质量比SG稳定,磷含量小于0.12%。适合电喷车
GF-1 加上节能台架VI,变成GF-1,节油效果EC-2(节省燃料不小于2.2%),满足1994年以后的车
SJ 1997年发布,增加沉积试验、挥发性试验、高温抗泡试验并提出凝胶指数要求、为适应环保要求规定磷含量小于0.1%
GF-2 1996年10月开始执行,1997年8月强制执行,节能更严,采用节能台架VIA,即满足1997年以后的车,节油效果EC-2(节省燃料不小于2.7%)
SL 2001发布,加强氧化控制,改进燃料经济性和持久性,为适应环保要求,规定磷含量(0.08%)等
GF-3 2001年6月强制执行。在低温启动性能、油品挥发性能和降低发动机磨损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SM 2004年发布,抗氧化要求更严,进一步降低磷含量为不大于0.08%,硫含量不大于0.5%
GF-4 2005年4月强制执行。对燃料经济性、油品中的磷含量和硫含量提出新的要求,这将有助于提高润滑油延长新型发动机使用寿命的能力,改善润滑油的高温性能
GF-5 2009年12月22日通过,在GF-4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油品的耐久性和燃油的经济性。同时还通过了API SN级机油详细规则
柴油机油规格发展历程
CA 加入少量添加剂、全世界均已淘汰
CB 1949年发布,为适应高硫柴油而发展的高碱值柴油机油,已淘汰
CC 适用于强化系数30~50的自然吸气的低增压柴油机
CD 适用于强化系数50~80的涡轮增压柴油机
CE 1983年发布,根据CUMMINS发展大功率、重负荷柴油机要求而设立。但在重负荷柴油机使用中发现弹簧损坏、油环黏结、活塞消失灵等问题,而提出下一个规格
CF 1994年发布,适用于对环保要求不严格的地区或汽车,施工机械使用固定式柴油机
CF-4 1990年发布,适用于直喷、增压、中冷、低排放柴油车
CG-4 适用于使用低硫柴油的汽车和地区。要求使用低硫的柴油、结合延迟喷射技术,降低NOx的排放,几乎所有的发动机标准台架试验均被更新
CH-4 适用于使用高硫或低硫柴油,对排放有严格要求的汽车和地区。满足1998年排放法规,进一步降低20%的NOx排放
CI-4 2002年10月执行,为了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突然变严厉了很多的排放法规,OEM不得不在其现有的发动机上采用废弃再循环技术,这使润滑油的工作环境变得更苛刻
CI-4+ 2004年8月执行,为了进一步提高CI-4烟炱分散性
CJ-4 为了满足欧IV排放法规对柴油机的要求,于2006年10月15日起进行认证。CJ-4规格首次提出了对柴油机油的硫、磷及硫酸盐灰分含量的限制指标,这样将限制含硫的API I类基础油的使用,而API Ⅱ、Ⅲ类基础油的应用将更广泛。无论是对清净剂还是抗氧抗腐剂、抗磨剂、分散剂及黏度指数改进剂,CJ-4规格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东风润滑油柴油有几种型号包装
1.DFL 柴油发动机用油
产品性能:领先的技术工艺和配方,节省燃油;
卓越的散热和抗氧化性,减少油泥和沉淀物的产生;
优异的抗剪切稳定性和低挥发性,能有效减少机油的正常损耗,在苛刻工况下粘度稳定;
出众的低温流动性,有效降低磨损使引擎启动顺利;
超凡的粘温性能,油膜在高温时依然稳定;
稳定的清净分散性能及抗腐蚀性,保持发动机的内部清洁。
适用范围:用于大功率重负荷柴油发动机和带涡轮增压中冷的发动机,以及各种重载汽车、卡车、拖车、工程车辆等各种柴油发动机的润滑
2.五星系列柴油发动机用油
产品性能:本产品采用全进口基础油,路博润添加剂,经气动脉冲工艺调和而成;
超高粘度指数,极佳的粘温特性,自如适应极端温度条件,表现卓越;
优异的清净分散性能,减少积碳和油泥的形成,保持发动机高度清洁;
良好的氧化安定性能和低温启动性能,自如适应极端温度条件;
有效降低机油和燃油的消耗,有效延长换油周期;
超强的抗磨性能,有效延长发动机运转寿命。
适用范围:东风、解放、欧曼、大宇、北方、宇通、亚星、金龙、京通、安徽安凯、
丹东黄海、日野、尼桑等品牌车辆,以及工厂机械和矿山设备所使用的柴油发动机。
规格:4L、18L
3.
东风天龙专用增压柴机油
产品性能:超凡的抗磨损性能,有效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优异的高温性能,良好的热安定性,热分解温度,闪点和自燃点高,热氧化安定性好;
具有优异的低温性能;
具有抗燃性,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能;
润滑油油膜紧贴在金属表面,保证了机油在发动机内高温环境下极低的挥发损失;
将粘度、润滑、挥发性和清洁性能做了理想的组合,对发动机的保护到达最大,油耗达到最小。
适用范围: 本产品为“东风天龙”系列车专用售后服务保障油; 并且适用于东风、解放、斯太尔、欧曼、沃尔沃、康明斯、大柴、玉柴等所有国内外的柴油发动机车辆上的使用。
规格:4L、16L、18L
4.金牌东风柴油发动机用油
产品性能:优异的高温清洁性、抗氧化、抗腐蚀、抗磨损性能;
优异的低温启动性和高温润滑性。
适用范围:东风、解放、斯太尔、红岩、欧曼、奔驰、雷诺、康明斯、大柴、锡柴、潍柴
玉柴等所有国内外柴油发动机车辆上的使用。
规格:4L、18L
5.东风天龙专用增压柴机油
产品性能:超凡的抗磨损性能,有效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优异的高温性能,良好的热安定性,热分解温度,闪点和自燃点高,热氧化安定性好;
具有优异的低温性能;
具有抗燃性,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能;
润滑油油膜紧贴在金属表面,保证了机油在发动机内高温环境下极低的挥发损失;
将粘度、润滑、挥发性和清洁性能做了理想的组合,对发动机的保护到达最大,油耗达到最小。
适用范围: 本产品为“东风天龙”系列车专用售后服务保障油; 并且适用于东风、解放、斯太尔、欧曼、沃尔沃、康明斯、大柴、玉柴等所有国内外的柴油发动机车辆上的使用。
规格:4L、16L、18L
6.中国红工程机械专用柴油发动机用油
产品性能:采用先进工艺,高品质基础油调合而成;
出色的清净分散性,保持发动机内部清洁;
优异的热氧化稳定性和粘温特性,在高温高负荷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的油压;
良好碱值保持能力,抗腐蚀能力强。
适用范围:进口及国产重型土石方运输卡车、自卸车、牵引车、混凝土搅拌车、泵车、吊车等各种工程机械设备的润滑。
规格:4L 、18
润滑油!!!
1.HP-R 高温润滑脂
产品性能: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性能,高温性能、氧化安定性、胶体安定性以及良好抗水性和防护性能;且具有润滑脂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适用范围:适用于高温、高速、重负荷苛刻条件下轿车,大型客车及重载卡车等车辆的轮毂轴承、底盘、电机水泵等摩擦部位的润滑。
使用温度:-30℃—180℃ (短期200℃)
规格:800G 、15KG
2.二硫化钼基脂润滑脂
产品性能:该脂具有较好的机械安定性、胶体安定性、氧化安定性、极压抗磨性和抗水性能。
适用范围:适用于重型机械设备的滚动、滑动摩部位的润滑。
使用温度:-30℃—130℃
规格:800G 、15KG
3.通用锂基润滑脂
产品性能: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水性、机械安定性、防腐蚀性和氧化安定性;
具有多效、通用、长寿命的特点。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滚动、滑动摩擦部位的润滑。
使用温度:-30℃—130℃
规格:800G 、15KG
4.MP-3 高级润滑脂
产品性能:产品具有优良机械安定性,结构稳定性,润滑性能、高低温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还具有良好的粘附力,优良的防锈性能。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型载重汽车的轮毂轴承,底盘、电机、水泵等摩擦部位的润滑;各种机械设备的滑动、滚动摩擦部位的润滑。
使用温度:-30℃—140℃
规格:800G 、15KG
5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物流运输市场也随之蓬勃发展,促进了中重型卡车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销量由每年12、13万辆增长到70万辆,三十年前公路上使用的卡车几乎是千篇一律的面孔,能够具有规模产量只有解放、东风等为数不多的企业。改革开放三十年使产品得到极大的丰富,从平板载货车发展到牵引车、自卸车、厢式车、罐式车等各种产品百花齐放;从长头驾驶室为主发展到以平头驾驶室为主;从汽油发动机发展到以柴油发动机为主;从中型为主发展到重型为主;随着国Ⅲ排放的实施,燃油方式由机械控制时代发展到电子控制时代。
三个阶段
纵观三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中重型卡车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 中卡时期(1978——1996年)
在此期间,以载重5t系列的中型车为核心产品,先后经历了长头换型、柴油化、平头化三个技术升级过程。长头换型以1987年一汽第一款升级换代产品CA141的量产为标志,我国载货汽车解放后30年一贯制的历史结束。1986年东风公司柴油发动机厂许可证生产康明斯中马力B系列发动机。同一时期,一汽也通过整合大连、无锡两家柴油发动机厂,实现了柴油化的转变。1995年解放第三代5t平头柴油车CA150PL2投产,标志着中型卡车进入平头时代。
2. 准重卡时期(1996——2004年)
在这一时期,用户最强烈的要求是多拉快跑,创造更多的效益,原来拉5t的车,如何能够拉到10t,成为汽车企业重点面对的技术难题,经过了加强化、多轴化两个过程充分满足用户超载的需求。1996年东风8平柴开始风行中国。东风公司在原有5t系列的基础上通过发动机功率提升、车架、变速器、传动轴、后桥等承载能力的提升,提高了单车的运营效率。1998年一汽解放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双桥9t系列产品,多轴化满足了用户对单车运力的最大化要求,此后单桥车迅速向双桥驱动转变,进而又发展到8×4车型。中型货车通过不断强化逐渐与重型车接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准重型卡车。
3. 重卡时期(2004——至今)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高速公路网络和汽车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稳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等原因,使得载重15t以上的重型货车、自卸车、工程车及拖挂25t以上的牵引车车型高速增长。载货汽车的重型化趋势呈现出了不可阻挡之势。重汽、陕汽、川汽三大重卡企业度过了漫长的等待,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春天,产销量迅速扩大。一汽和东风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快产品的研发速度,向重卡领域迈进。北汽福田、北方奔驰、江淮格尔发等一些后起之秀直接模仿斯太尔技术或引进更先进的国外成熟产品加入竞争之中,充分的市场竞争也使各企业加快重卡的更新换型步伐。
从中重型卡车的三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出,中重型卡车技术水平在改革三十年中取得相当大的进步,通过自我提升、走出国门、引进吸收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成功的阻挡了WTO后国外中重型卡车企业咄咄逼人的竞争,并且实现了批量出口,参与到国际竞争舞台。中重型卡车作为一种交通运输的工具,必须要满足运输市场的需求,中国中重型卡车技术水平的发展就是本着这一规律一步步发展壮大的。我们可以看出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性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技术进步必须满足经济性要求,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现代物流业的起步比较晚,大部分运输还是较为单一和简单的运输,物流发展水平的低下使得运输成为一个进入门槛极低的行业,大型运输公司在公路运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较低。“跑运输”成为中国农民致富的一项重要选择,最初的中重型卡车用户大部分是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农民,他们没有原始积累,能够拥有一辆卡车快速创造财富是他们的梦想,所以技术进步必须紧紧围绕用户的特点这一客观规律,降低客户的购买成本、使用成本。这些都是技术的核心问题。例如1999年解放开发的二吨王产品,对原4t系列进行降低成本匹配,采用四缸柴油发动机,窄体平头驾驶室,优化底盘结构,取得了市场的成功。陕汽对原斯太尔系列单桥牵引车的优化,采用单排驾驶室、简化内饰和底盘,以“奥龙”品牌在港口市场取得的成功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上世纪90年代重型车的销售价格比中重型贵10万元左右,销量上升十分困难。2002年后,重型车大幅度降低价格,与用户的需求对接,恰逢经济发展进入了爆发期,形成了重型车“井喷”的局面。从2005年,国家开始执行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总重16t以上的牵引车必须匹配ABS等,由于用户没有认识到增加ABS的作用,加上增加一套ABS需要增加500010000元的成本,此项技术至今没有得到普及。最近,重汽采用的非电控直列机械泵+EGR技术在台架上达到国Ⅲ排放,以国Ⅱ的价格实现了国Ⅲ排放,销量急剧上升。技术进步必须满足用户经济性的要求才能得到市场认可。
发动机技术进步“三部曲”
技术进步重点体现在发动机上,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得发动机者得天下”是汽车业内的至理名言,只有提高经济性、动力性、可靠性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柴油发动机相比汽油发动机在这三个方面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中重型卡车经历了由汽油向柴油转变的过程,完成柴油化升级后发动机开始了功率的提升,最初市场上的发动机不论是解放的还是东风,功率都在140180马力左右,只能满足5~8t车的需求。经过十年的发展,各企业都推出了排量更大,技术更先进,排放更环保的新款发动机,由6、7L提高到1012L,功率也提升到280420马力之间,完全可以满足重型牵引车、自卸车的需求。
技术进步还体现在由自然吸气向增压、增压中冷,为满足国Ⅲ法规需要采用了电控共轨、电控单体泵技术,为了更加节油,四气门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在新产品上,如一汽无锡柴油机厂的CA6DL发动机是国内首家采用了该项技术,该发动机的平均油耗就比同类产品低3~5L,降低了用户的成本,受到了广泛赞誉。中重型卡车发动机技术经历了柴油化、功率升级、电控化的三部曲,目前国内发动机的水平越来越与国际接轨。
车身技术进步
车身技术的进步,体现在驾驶室的变化上。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还基本是长头车,西欧和日本卡车的平头车开始影响我国。由于日本平头货车的外形设计风格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视野开阔、提高了及时发现意外情况、主动预防事故发生等的能力,成为平头货车最大的优点,并成为我国研发的方向。解放和东风公司分别引进三菱和日产的平头驾驶室。随着卡车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的大幅提升,从简单的满足驾驶要求,到越来越关注驾驶者的舒适性和方便性要求,全浮、空调、空气悬置、空气座椅、多功能转向盘、平地板等技术被国内企业广泛采用。最初国内驾驶室造型都源自国外成熟车型,欧曼、华菱等企业最初的重卡车身都是直接引进。现在已发展到与国外车身研究所进行联合设计,新驾驶室造型风格上更加关注国际流行趋势和中国审美元素的融入,技术上考虑降低风阻、噪声,提升整体舒适、安全性能,解放新一代的J6驾驶室,造型上体现了欧洲的高大、威猛,又融合了东方的细腻、流畅。在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个方面取得突破,采用了高强度钢板全金属驾驶室,车门防撞梁结构,满足了ECE-R29等欧洲标准。无盲区设计组合式视镜、高亮度水晶前照灯加转向辅助照明灯,-30℃快速除霜,为驾驶员提供全天候良好视野保障。ABS、ASR制动技术,四点全浮驾驶室,使其安全性进一步大大提升。
底盘技术进步
底盘技术的进步,底盘包括传动系、承载系、行驶系、转向系统。底盘技术的进步体现了车辆承载能力、安全性能的整体提升。我国原有的中型货车经过不断强化底盘系统逐渐发展成为重型车。目前,底盘的技术已经不局限于提高承载能力,提高可靠性、舒适性、安全性,研发轻量化、高速化的产品成为用户的需求。随着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公路治理的进一步规范,以往靠超载盈利的模式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安全、高效的运输理念。使用高强度钢板,减少车架的断面宽度和厚度,使用少片簧、空气悬架、真空轮胎等技术实现降低整备,提高载重量,提高载重利用系数,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车速、可靠性,提供更宽的速比选择范围,主流变速器档位由6档升级到9档、12档,双中间轴技术的应用很好的适应了我国复杂的使用条件,保障了整车的可靠性。7t、9t级前桥、13t、16t级后桥提升整车的承载能力,轮减桥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可靠性,桥壳技术也由传统的铸造工艺发展到冲焊、铸钢、管式内涨等,以前为适应超载的大速比后桥逐渐被能提高车速的小速比后桥代替。液压助力转向改变机械转向笨重的操作方式。键联传动轴代替螺栓连接,提供了更可靠、节能的动力传递过程。模块化、集中润滑、免维护悬架、二代轮毂轴承、自动调整臂等技术的应用节省了维修时间,提高了使用效率。底盘技术跟随着发动机的升级,源源不断为用户提供了更强的承载能力、更可靠的质量保证、更便捷、舒适的使用环境。
加快技术进步,迎接新机遇
我国中重型卡车技术水平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缩短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产销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在核心技术方面还很欠缺,如动力系统、电控系统、制动安全系统、车身及底盘的结构优化等方面与国外中重型卡车技术还存在较大差距,产品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薄弱,没有很好的掌握产品开发流程、过程、管理技术、项目管理技术和评价技术。例如:国际上重型卡车功率基本都达到400马力以上;排放法规发展到欧Ⅳ、欧Ⅴ;燃油喷射压力可以达到2000~2400bar;CR+EGR+DOC(电控共轨+废气再循环+微粒催化氧化器)、DPF(微粒捕集器)和SCR(选择性催化还原)、2ST(二次增压)、VGT(可变几何涡轮增压)技术已经普及;与轿车技术同步实现了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而国内在汽车电子方面的研究与投入都很不足。发达国家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我国差异化产品创新缓慢,低价格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盈利水平低,制约了各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目前国内购买力、运输的货物价值、行业标准以及路况决定了高端品牌不适合国内需求,但是随着人均GDP的快速提升,国内购买力增强,国内高端中重型卡车的需求将快速增长,中重型卡车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生产出符合现代物流需求和标准的中重型卡车已经成了摆在众多中重型卡车生产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中国中重型卡车必将进入技术取胜的时代,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卡车才是用户的最终选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