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快谁亮 自己可以加固 既再亮一张形成一对子 但是自己不能更改已经亮的主色的
如若别人亮的是单张的牌 你可以拿对子或者两小王两大王顶掉
如若别人亮的是对子的牌 你可以拿两小王或两大王顶掉
如若别人亮的是两小王的牌 你只可以拿两大王顶掉
最后亮的牌就是主 两王情况下无主 只有当面打的牌+大小王是主
扣牌 扣8张 什么牌都可以扣
但是如果底牌没有保住 如果是单张牌扣的 底下分数X2 对子扣的 底下分数X4
拖拉机X8
补充
亮牌规则
在发牌过程中,第一次亮出的 牌 的花色作为主牌花色。
有以下几种情况可改变或加强主牌花色:
反无主
自保
反主
自反
以上后三条以先出现者为准。
若发牌结束仍无人亮牌,则打无主。
最后一圈牌如果是庄家方大,不抠底。否则根据最后一圈牌的最大牌型的牌张数扣底。
假设最后一圈牌最大牌型为对子 44 ,则最大牌型的牌张数为 2 ,则抠底分倍数为 2 的 2 字方,为 4 倍。
最大 64 倍。
具体例子如下:
闲家用 444555 抠底,翻 2 × 2 × 2 × 2 × 2 × 2 = 64 倍
闲家用 445566 抠底,翻 64 倍。
闲家用 4455 抠底,翻 16 倍
闲家用 555 抠底,翻 8 倍。
如果最后一圈牌为甩牌,只根据甩牌中的最大牌型计算抠底倍数。
比如闲家用甩牌 AKQJ 10 9 8 77 扣底,抠底倍数根据对子 77 计算,为 4 倍。
闲家用 AKQJ 甩牌抠底,抠底倍数根据单牌计算,为 2 倍。
闲家用甩牌 AAJJ 甩牌抠底,抠底倍数按对子计算,为 4 倍。
黄宏生:造车,我不是门外汉 | 汽车产经
一切的开始还得从我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说起...良好的生活给了我认识了解汽车的机会....感谢大佬?其实我跟很多男生都一样,从小就喜欢汽车,也一直都期待着拥有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车,而对马自达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头文字D里的那个帅人一脸的RX7,和这个品牌像少年一样的偏执和倔强,但具体何时拥有也从未计划过,直到2018年底的样子见到了她(网络)
简直梦中情人般的存在...
堪称完美的流线,加上招牌的魂动红...那一瞬间毫不夸张的说有了初恋的感觉,但开始我也以为只是概念车而已,不久之后国外上市了,概念车还原度极高的次世代马自达3上市了,当时其实也没太多别的想法,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得到她!?终于,盼星星盼月亮,2019年9月26日她来了,虽然有点可惜的是两厢没能引进国内,但是外观还是惊艳到了我,世界上怎么可以有设计这么完美的车!
第一次去实体店看车试驾!
此后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买车的过程可以说相当坎坷,终于在2020年12月17日我把她带回了家!再多的坎坷在这一刻都值得了!
说明书唯一看完的一页
人生第一台车,说不出的激动和感动...
车提回来帅照绝对不能少,这是第一次洗完澡拍的,也是最帅的一?
简直帅的没谁了
侧面曲线还是很完美
旁边是小伙伴的03,勉强让上个镜吧,但还是我最帅!
上班停在路边总是忍不住出去看看....好帅啊
第一次和小伙伴一台老款昂跑山的帅照
之前一直在开一台17款的1.5L自动舒适型的昂克赛拉,新老款驾乘体验最大的区别就是内饰和隔音,驾乘舒适度上了不止一个档次,马自达全系车在今年都迎来了升级换代小改款,诚意最足的可能就数马自达3了!?提车后很快迎来了我们的新年,过年放假我选择自驾回家,从成都到家单程2000公里左右的路程,全程一个人在开,一路上阴晴雨雪,小昂任劳任怨。
拍摄于212国道,作为一台南方车,第一次见雪...
这是些都是小昂带我走过的风景
当时应该把车车也拍进去的
这就是我家了,大西北戈壁滩
当然也不是一路顺风,在回去路上被火车匝道石崩下来砸到了玻璃,拿了我的一血[流泪],简直心疼到哭!
我就好端端的行驶在高速路上被火车崩了
心都碎了,小昂也肯定很疼吧
当时大概情况就是这样,哭了[流泪]
从此上路遇公铁立交必定礼让火车!
这可能是我小昂最脏的时候,回来路上风雪交?
深夜安全返回成都,小伙伴的03来接风,拍照留念
期间因为疫情影响本来打算过年自驾游的,也取消了,慢慢的在众多白衣战士们奋斗下疫情也慢慢在解除了,此处致敬白衣天使,也致哀那些因为疫情牺牲的那些英雄们,没有你们负重前行,也不会有我们的岁月安好[凋零]?疫解除后,我也回到了成都,俗话说,买车不改不如推海,改装是年轻人生命力的提现,我也就小改一下[阴险],对外观进行小幅度的改动
感觉小改一下还是好看~
尾灯换了个顶配尾灯,真的帅!
这个尾灯真的漂亮!
回成都后不久,偶然机缘巧合,有幸加入了成都M3A昂克赛拉车友会,结识到了很棒的一群小伙伴,被组织收留的感觉真的很棒。
副牌安排上,帅的不要不要的,
这么心爱的车一定要做成壁纸才可以!
怎么看都很帅!
跟车友一起上山,一堆小眼睛,有没有人看到我呀
换上新副牌依旧帅气!
经常有人会问我这车怎么样,这车好吗,其实我觉得并没有绝对的好车和破车,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热爱与否,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汽车,只有爱车的人,如果你真的爱她你一定会爱屋及乌,爱慕她的美貌并接受她的不足。?很庆幸,我买到的人生第一台车不是因为她便宜而是因为喜欢,路还很远故事还长,今天就先到这吧。
这是一场口碑极度分化的发布会。
4月27日下午的中国大饭店一层会议大厅里,当65岁的黄宏生在台上喊出“创维汽车将成为世界十强汽车品牌”时,却并未在现场激起多少波澜。
对于见多识广的汽车媒体来讲,也许早已习惯了这种自嗨式的口号。
不过对于熟悉黄宏生过往创业史的人而言,此番孤注一掷,或绝非儿戏。
然而历史总是残酷的。
15年前,冲动的奥克斯在宣布造车仅一年后便草草退出,同时留下两句感慨:我们就当是做了一场汽车梦,而这个梦的代价是4000万人民币。
15年后,黄宏生带着300亿资金进场,目标直指全球十强。
汽车圈从不缺少新故事,缺的往往是一份耐心。
所以黄宏生说,我愿为此再奋斗三十年。
创维汽车≠创维造车
1978年9月,李东生、陈伟荣、黄宏生三人一起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并成为了无线电工程专业的学生。
没有人会想到,日后他们将成为改写中国彩电业发展的历史性人物,李东生和陈伟荣分别创立了TCL与康佳,黄宏生则一手打造了创维。
如果说创维是黄宏生第一次创业的代表,那么造车,则是他第二次创业的所有。
2009年,在经历了一段并不愉快的插曲之后,53岁的黄宏生选择抛售创维1亿股份套现9亿港元,成立了创源天地投资公司。
随后创源天地与厦门金龙以及南京东宇汽车集团共同出资并重组了南京金龙客车,至此,黄宏生从家电大鳄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跨界汽车人。
同年,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成立。
“我的血液里还有一点冒险基因,追求新的事业版图是我冒险的一种方式。”黄宏生当年是这样回应的。
而在获得工信部批准的乘用车准入资质后,2019年11月,黄宏生又以开沃集团为母公司,成立了江苏天美汽车有限公司,并正式进军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去年10月,天美旗下首款新车ET5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5.28-19.88万元,这也正是当天创维汽车发布会上亮相的创维ET5,二者只是名字不同。
这一操作,是基于今年3月开沃与创维之间的一次商标交易:开沃集团斥资2800万元获得了创维集团对“创维品牌”第十二类商标的转让。转让完成后,“创维汽车”将成为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旗下的智能汽车品牌,天美二字则将逐步隐退。
这也是为什么创维内部人士多次对外强调,创维集团本身并不造车,生产制造都是由开沃方面负责,后者只是使用了创维商标而已。
另一方面,虽然头顶创始人标签,但黄宏生本人在创维内部已并无任何职衔,简单来讲,现在创维是赖伟德的,而黄宏生自己的,只是开沃。
但不可否认的是,创维汽车这一名称,确实给黄宏生带来了极高的流量与关注度。
即便二者并无直接关联,在黄宏生看来,创维品牌33年的发展历史将成为创维汽车的有力背书,而创维家电和创维汽车将实现双向赋能。
“创维汽车的产品已经量产上市并得到了市场的检验。有这种质量基础,再加上创维的品牌效应,一定能使创维的长期客户将创维汽车作为更新汽车的首选。同时,创维汽车的活跃和增长,也能够带动创维家电销量的提升。”黄宏生说。
这副牌怎么打
究竟是不是PPT造车,创维汽车需要打消人们对它的质疑。
“我们拥有完整的制造基地以及软硬件方面的支持,这是我们制造智能汽车的底气,也是我们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开沃在全国共拥有七大生产基地和近千人的研发团队,同时自研了包括三电等在内的核心技术,专利近千项。
而经过近10年的摸爬滚打,开沃已经悄然跻身于国内新能源客车销量榜TOP 3之位。
有了开沃的经验,创维汽车也制定了“2+4+N”的产品战略,在BE与CE两大纯电平台下,到2025年将推出至少4款全新纯电动车型,并辅以混合动力车型和其他能源动力车型。
而在最为重要的渠道搭建上,黄宏生说创维汽车将采取三种模式,其一是利用现有的近100家天美经销商(未来会拓展到1000家),其二是开沃集团在各大城市中心的自营店,其三是创维的经销商渠道进行联动营销。
“创维的门店里主要还是做展示和试驾,轻资产的模式。”黄宏生补充道。
虽然喊出了一个颇为宏大的发展计划,但创维汽车的销量目标还是很现实。
据悉今年创维汽车的销量KPI只有1.2万台,后续随着品牌和渠道的深入和完善,到2025年时年销量则要达到25万。
为此,黄宏生提出了"1333"目标:”1”代表创维汽车已经投入了100亿元,"3"代表未来将再投入300亿元,同时市值跨上3000亿元。
钱从哪里来?黄宏生说我们(开沃)会在科创板IPO。
“做汽车只有上市了,才能做大做强,快速上市是我们一个近期的目标,争取年内完成申报,明年挂牌。”
尽管当前科创板IPO的审查力度正变得十分严苛,以至于不断出现“撤单潮”的情况,不过最新消息显示,新能源依旧是科创板所重点扶持的领域,这对于开沃来说显然是一个好消息。
写在最后
数年前当黄宏生第一次进入汽车圈时,曾有媒体问他,“和家电行业不同,汽车产业的投入都是以数百亿为单位,很多老品牌都步履艰辛,您究竟做好了准备么?”
虽然当时的回答已很难寻觅,但是用黄宏生今天的话讲,我肯定不会做傻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