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利益调整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利益调整

vsprin 2025-04-17 百科经验 60 次浏览 0个评论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利益调整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利益调整

锂价大跌引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普遍关注,碳酸锂是动力电池的主要材料,占其成本约35%,动力电池又占新能源整车成本的40%-60%。今年以来,国内锂价持续下跌。

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约52万元/吨跌至目前的约20万元/吨。3个多月时间,锂价已经大跌六成。

锂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游的需求疲软和上游的供应增加。受补贴退坡、燃油车降价等因素的影响,下游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部分需求在去年第四季度已提前释放。

同时,上游的全球锂资源供应开始增加,包括澳大利亚和智利等主产区以及新项目的产能陆续释放。此外,投机炒作者大量抛售碳酸锂,加剧了锂价下跌。

目前,锂价的持续下跌使得以往下游企业为上游“打工”的现象发生改变,产业链的利益格局正在重塑。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也带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锂资源供应商、中游的动力电池厂家和下游的新能源车企都从中受益。不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却“冷热不均”,利润分配严重失衡。上游的锂资源供应商赚得“盆满钵满”,而下游的众多新能源车企基本上是在“赔本赚吆喝”,中游的动力电池厂家也只是略有盈余。

眼下,上游的锂资源供应商“好日子”不再。锂价大跌已使部分海外购买锂矿的企业亏损,国内江西宜春等地的一些锂矿已开始停产。尽管锂价大跌令上游锂资源供应商头疼,但对中下游却是利好,锂价的下跌不仅可以降低成本,锂交易也不再是上游独大;尤其下游的新能源车企受益明显,新能源汽车的高成本得到缓解,新能源车企又有了降价促销的底气。

自3月份以来,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降价促销,包括比亚迪、吉利几何、东风风行等新能源品牌都降到了价格新低位,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的进一步提升。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3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7.4万辆和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4.8%和34.8%,市场占有率达到26.6%。1—3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到26.1%。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势头仍然很强,但是,比较去年一季度146.6%的同比增长速度,新能源市场的增长速度已明显放缓。

业内认为,下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或将加速放量,全年仍有希望超过此前中汽协预计的900万辆,增速虽然较2022年放缓,但仍处于高景气度区间。

市场预计,上游锂资源的减产和落后产能淘汰,供给相对过剩的情况有望缓解,而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的进一步回暖,锂价也有望逐步企稳。

此次锂价大幅回调实际上是价格的回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经过此轮调整,将回到合理的利润区间,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持续、健康发展。

2021年的时候,新能源汽车的行业以全年354.5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6倍的好成绩开启了新的销售增速元年,而2022年才过去不到1/3的时间新能源车企纷纷提价,但是这种涨价并不会影响到销量。

一、乘联会:预计不会影响销量提升?

针对新能源行业整体涨价的现象,成联会在月度信息发布会上称,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和锂矿等等基础资源价格剧烈上涨的原因,而导致新能源车企也是会面临的一定的成本压力,而财政部相关部门宣布,在2022年的时候,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的基础之上做了退坡30%的规定,而且明确2022年12月31日将终止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不过车企表示对此举是有能力化解压力的,而且新能源市场的价格预计不会再出现大幅度的上涨,所以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而且不会影响到销量的问题。

二、多家车企上调价格

有记者走访了多家车企了解到此次新能源车企的涨价,少则千元而多则上万元,并且在进入3月份以来,已经有将近20家新能源的车企都纷纷宣布涨价,但是价格的涨幅不一,初步统计中国品牌,进口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等等都在涨价的范围之内,涨价的幅度在1%~10%之间浮动。

其实导致本轮新能源汽车纷纷涨价的原因,是因为成本高涨的压力而出现价格倒挂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不涨价的情况下没迈出来一台车很有可能会亏损1万元左右,因为新能源的汽车核心部件就是动力电池,而原材料碳酸锂又是电池的主要部分从2020年底就开始,碳酸锂的价格一路上水涨船高,这就导致新能源的成本也越来越大。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利益调整》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