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我们从官方渠道获悉,长城汽车旗下SUV第三代哈弗H6正式上市,官方指导售价为11.59万-13.49万元。新车基于长城最新的“柠檬”平台打造而来,相较于前款车型,第三代哈弗H6在外观、内饰以及配置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升级。而在动力方面,此次上市的车型搭载一台1.5T发动机,后期还将推出2.0T发动机可供消费者选择。
针对此次第三代哈弗H6的全新上市,官方为购车用户推出了多重购车礼遇,其中包括终身免费基础流量、1000元车主精品礼包、老客户至高万元置换补贴等。
外观方面,新车的前脸采用了一套全新的设计风格,看上去颇为动感时尚。晶钻式LED前大灯组形状较为扁平,内部设计复杂,看上去很是精致。此外,下方的前包围也同样换成了更加运动的造型,迎合了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审美。
大尺寸的进气格栅使前脸的辨识度得到了相当大的提升,中网采用了类似故宫飞檐的纹路,层叠相加错落有致。外围还有着一圈较粗的镀铬饰条环绕,勾勒出中网的六边形轮廓,并与两侧大灯组相连接,极富设计感。
来到侧面,新车的腰线流畅动感,在不同的光影下可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下方搭配造型独特的多辐式轮圈,进一步增强了动感气息。而在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为4653mm/1886mm/1730mm,轴距为2738mm。其中轴距较现款车型相比加长了58mm,使得新车的车内空间更加宽敞。
新车的尾部设计圆润且饱满,尾灯采用了时下流行的贯穿式设计,在合理拉宽横向视觉宽度的同时,也为车尾带来了较强的辨识度,预计在夜间点亮后将有着不错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车尾牌照框上方也同样布置了一条横向的镀铬装饰,搭配下方全黑的后包围及隐藏式布局的排气,显得颇为干练。
内饰方面,新车采用了大量的平直线条元素,搭配撞色设计,使得整个车内的风格与前款截然不同。此外,大量软触材质的包覆,也使得车内的乘坐感受更加舒适,营造出了一种温馨的居家风格。悬浮式12.3英寸中控触摸屏位于中央,搭配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旋钮式换挡机构、10英寸的彩色HUD抬头显示及10.25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也使得车内的科技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中控屏幕内置了全新的车机系统,除常规的语音控制、手机互联、导航、车联网等功能外,还支持FOTA功能远程升级、千兆以太网、5G等多种功能。
而在其他配置方面,新车还搭载了电子手刹、全景天窗、AQS空气管理系统、蓝牙钥匙、手机无线充电等。此外,第三代哈弗H6还提供超L2级的自动驾驶功能,包括全速段ACC自适应巡航、ICA?智能巡航辅助、TJA?拥堵辅助、全场景AEB自动紧急制动、车道居中保持、并线辅助、智能过弯、智慧躲闪、TSR交通标志识别等。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哈弗H6的车身采用了71.6%的高强度钢,使得车身的刚性得到了提升。搭配全系标配的6安全气囊和可溃缩式吸能系统,将为驾乘者带来更加全面的保护。
动力方面,此次上市的第三代哈弗H6为1.5T动力版本,其最大功率为169马力,峰值扭矩为285牛·米。后期还将继续推出2.0T动力可供选择,最大功率可达224马力,峰值扭矩也将达到385牛·米。传动方面,新车匹配的是一台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据了解,未来新车还将继续推出插电式混动及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
写在最后
作为当之无愧的SUV销量一哥,哈弗H6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300万辆,并且已在SUV销量冠军的位置上连续蝉联了7年之久。多年来,“国民神车”的称号已经悄悄的成为了哈弗H6的代名词。如今,第三代哈弗H6已经全新上市,无论在外观、内饰还是配置上,都在同级别市场中拥有着相当强大的竞争力。凭借着长城汽车强大的品牌实力及广大的用户基础,相信这款车也将继续成为中国自主品牌SUV的领军车型,成为更多消费者的信赖之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长城汽车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多达9种工作模式,这样一个融合了低成本、高效率、多模式的新能源四驱技术,理论上看那是相当全面;但有不少网友相信实践出真知,借着刚刚深度体验过首款搭载Hi4的新车哈弗枭龙MAX的热乎劲儿,理论结合实践,拒绝纸上谈兵,咱们深挖一下Hi4的技术潜质。
Hi4电四驱会很贵吗?这技术是怎么来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Hi4技术依旧会秉承魏建军的“第一性原理”,成本指导定价、让用户利益最大。
Hi4是结构创新“一加一减”,相较于传统的双电机前驱混动方案,Hi4前桥只保留一个电机,结构是简化的,并没有大幅增加硬件成本,因此Hi4定价不会高不可攀。
按照以往结构,前桥得双电机,一个发电,一个驱动,要配两套电机控制系统,体积大、车头重、成本高。要四驱,那就后桥再来一套电机电控,这样一来,三电机只能做四驱,性能也许更好了,但代价是成本飙升,控制难度加大,导致这类三电机四驱插混车型,普遍都是20万+。
Hi4前桥虽然省了一套电机,然而后桥150千瓦电机成本不低,但得益于长城汽车集团内部的森林体系,共享模块化电驱技术,事实上最到了成本可控,因此做到了双电机四驱跟同级别两驱同价位。
当然,前桥电机发电驱动两用,也带来了控制层的自由度增加,所以能做到9种实用模式无缝切换。
试过哈弗枭龙MAX后,Hi4体验上靠谱吗?
前70kW电机,后150kW电机,配合1.5升高燃效混动专用发动机,WLTC工况综合油耗1.78L/100km,馈电油耗5.5L/100km,但就数据来看,初出茅庐的Hi4在一众插电混动技术当中,已经足够高效,能否经得起实测的考验?我来谈谈试驾枭龙MAX的心得体会和思考吧。
首当不得不说,Hi4天生具备电四驱行驶能力,跟同样是双电机的前驱车型比操控稳定性和复杂路面适应性,算不算降维打击?但Hi4的确做到了7秒级加速,同场竞技的GLC300弹射起步都很难有胜算。
评论区朋友定会自然想到拿枭龙MAX Hi4跟友商宋PLUS DM-i比一下的,反而会直接发现魏建军治下,那个我们熟悉的精准刀法,直接在友商软肋中间亮剑。
同价位比,四驱的Hi4是完全碾压两驱DM-i,再拿20万级的宋Plus四驱旗舰比,Hi4又有3万的价格优势,总而言之Hi4诞生的目的,就是在DM-i和DM-p之间撕开一个口子。
回头再看驾驶感,得益于主力电机放在后桥,平直路面优先后驱,节能同时带来偏后驱的驾驶乐趣,而且遇到复杂路况,前电机瞬间补充驱动力。
与此同时,Hi4系统的节能潜力也超出预期,在徐水试车场内外,我们尽力去试探Hi4在极限工况下的各种行驶状态,整套系统在最大性能输出的状态下,亦能够保持五点几升/100km的油耗水平,测试的工况已经远超大家日常行驶,您也许认为能耗参考意义不大,但管中窥豹,我们已经能看到,Hi4做到了在性能上不妥协,油耗亦能给到惊喜,这在当下插混车注重节能而性能局限性大,形成了巨大的体验代差。
提到体验代差,我想再分享一下在Hi4的9种模式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标定:
如果你开过单电机电车,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在滑行能量回收的末段,会因为电机结束能量回收而突然失去阻力,这时候往往车速还有15~20km/h,用户不得不主动深踩刹车来补充制动,平顺性会突然被打破。
Hi4的双轴能量回收,优先使用大功率后桥电机来回收能量,车速稳定降低之后,前桥电机开始共同回收能量,不仅回收效率提高,而且可以提供持续稳定而且平顺的减速感,整个过程过度非常自然,行驶中的高级感不就来了?
长城汽车新能源转型,Hi4有多重要?
我们都知道,长城汽车体系已经有柠檬混动DHT、纵置硬派9HAT技术,Hi4的出现实际上填补了中间依旧存在的技术空白,直插缺乏高性价比路线的电四驱混动的行业软肋,让长城汽车在技术领域的护城河构筑得愈发完整,在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年代,从SUV领导者到新能源SUV专家,构筑技术护城河是唯一途径。
与此同时,在我心目中,Hi4是定位中端的、是价格普惠的电四驱技术,所以它的市场潜力巨大。因为Hi4完全是站在了用户的利益点上。
在安全、操控、通过性、稳定性等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让更多用户无需承受高溢价就可以体验到“全工况全场景”的智能化电四驱,这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平权吗?
新能源时代需要一个quattro式的新图腾
Hi4的精巧结构,让我联想起了quattro。
奥迪享誉世界的quattro四驱技术,在燃油车时代,“quattro”和小壁虎徽章几乎成了全时四驱代名词,更是各家借鉴追赶的技术标杆。
经历赛事考验的托森差速器可靠性强、结构简单,至今依旧有人无比怀念奥迪Q5的托森quattro四驱,而当下Q5L的quattro到了quattro ultra,电控系统虽然注重节能,但200毫秒的响应速度在今天,真的太慢了。
反观Hi4电四驱,10毫秒响应,是quattro ultra响应速度的20倍,安全优势明显,不需要四驱时后驱行驶更节能,需要四驱的时候又比任何一种机械结构的响应都要迅捷。
长城汽车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在新能源时代,面对一众混动四驱技术,将凭借着高可靠性、灵活多变的模式以及全时四驱的独特魅力,有望成为新能源时代的“quattro”。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相对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