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送绿牌之后,上海市整体车市遭遇骤跌。
具体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一条一条讲:
上海Q1新能源销量环比“膝盖斩”,全国占比跌至5%
虽然PHEV车型在上海不再送沪牌,但它们目前依然属于新能源车的范畴。此前上海一市新能源车在全国的占比非常高,去年四季度达到了8.6%,而今年一季度的数字是5.07%,下滑了3.5个百分点。看销量数字的话,跌幅就更明显,去年四季度上海总计售出14.5万辆新能源车,今年一季度骤然掉到了6.2万辆,已经差不多是“膝盖斩”了。
2.新能源销量萎缩的同时,上海整体车市也明显下跌
新能源车占比下滑的同时,上海在一季度整体乘用车也下滑明显,从去年四季度的28.4万辆骤跌至13.9万辆,抛开整体车市的涨跌,上海市今年一季度在全国市场中的占比,也从去年的4.88%萎缩到了3.29%。说明把PHEV和增程式车型排挤出送牌清单后,纯电车型和燃油车并没能迅速补回PHEV和增程车型让出的空白。
3.新能源车渗透率跌回一半以下,但依然远高于全国
从2020年开始,国内新能源市场开启膨胀式增长,市场渗透率快速增长,到了去年四季度,全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达到了29.1%。不过巧合的是,虽然今年一季度整体车市大幅萎缩,但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却和去年四季度完全一致,没能进一步突破30%。上海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一直是领跑全国的,去年四季度达到了51.2%,销量规模已经超过了燃油车。
4.理想被边缘化,特斯拉/蔚来获益明显
新势力阵营中,工厂就在上海本地的特斯拉,销量长期遥遥领先,在针对插电式非纯电动车的政策实施后,特斯拉也是获益最明显的一个。对比三个纯电品牌,全系增程路线的理想就完全不同了。此前理想10%以上的销量都由上海支撑,是其全国最重要的区域市场之一,去年第四季度在上海售出4903辆,虽然不及蔚来,但也占据了1.73%的本地市场份额。
5.比亚迪混动在沪由盛转衰,本地份额依然强压特斯拉
很显然,比亚迪此前在上海的销量中,混动车型占据相当比例,所以今年一季度在上海的整体销量大幅下跌,好在它的纯电动车型足够坚挺,让比亚迪依然保住了上海第一大新能源品牌的地位。
上海新能源汽车2023年绿牌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的,本市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
2023年上海绿牌相关政策如下所示:
1、消费者购买的新能源汽车为非营运性质,且个人名下没有注册登记的本市新能源汽车牌照。
2、消费者购买插电混动车型或增程式车型后,申领专用绿牌额度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在本市落实一处符合智能化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的充电设施;
(2)个人名下没有非营运性客车额度证明,没有使用非营运性客车额度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摩托车除外)。
3、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将于2023年1月1日起,不再发放专用绿牌额度。
4、使用本市的专用牌照额度注册登记的新能源汽车,办理了报废、辖区以外的转移和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失窃手续等,专用牌照额度也将自动报废。
上海绿牌使用期限
上海绿牌是跟车不跟人的,这也就是说只要注册登记的绿牌车一直使用下去,那么上海送的绿牌就可以认为是永久使用的,只要车辆年检能过就行了,另外上海绿牌在连续使用3年以后,车主换车时也可以申请保留原有的绿牌(只能更换新能源车)。
上海2023年纯电车还是会继续送绿牌的,相关政策所规定的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是针对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车型而言的,纯电动车型并不包含其中,相反上海市就是为了将有限的道路资源,聚集更多的以支持纯电动汽车的应用上,所以才适当调整了专用牌照额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